《郁源文集》暨“感应美学”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

2017年06月12日 11:11 陈亚平 张静月 点击:[]



 

6月10号上午,由湖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《郁源文集》暨“感应美学”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。会议由湖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郭康松、文学院院长刘川鄂联合主持。

开幕式上,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尚钢,郁源教授弟子、武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建新,郁源教授家属代表郁之行出席会议并致辞。学校领导、长江出版社、湖大书局主要领导向郁源教授弟子、家属等进行赠书活动,并进行合影留念。

随后,在研讨会上,国内三十余位知名教授、学者、评论家从多角度、多方面对《郁源文集》及郁源教授的“感应美学”进行了充分的学理探讨。

不爱一人,何以百万”

“不爱一人,何以百万”,这是何建新引来评价恩师的话。在他眼中,郁源是个有大爱的学者,他爱学生、爱学术、爱生活……同时郁源先生夫妻感情也很和睦,他曾给妻子写了很多情诗,并表示这些情书只有妻子一个人能懂。郁源的儿子郁之行回忆道:“父亲经常给母亲写诗”。最终,在学生的建议下,2007年9月,这些情书被发表出来,占据当天的《武汉晚报》的整块版面,两个老人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、琴瑟和鸣令人艳羡不已。

郁源是上海人,经常会请学生来家里吃饭,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就是其中之一。1991年,李建中拜访郁源后,先生亲自下厨做了一碗上海面条,“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上海面条”,李建中笑道。

在何建新看来,此次《郁源文集》的出版,是弟子们“以报恩师之春晖”。羊列荣先生作为郁源的弟子,对《郁源文集》的编纂发挥重要作用。他说,先师虽然已逝,但是人走茶不会凉,他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成果在后世依然存在。

“懂美、热爱美,敢于创新”

“父亲生前是一个懂美、热爱美的人”,郁之行介绍了自己回忆里的郁源。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,对郁源的感应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郁源在生活中朴素简洁,学术上严谨认真、敢于创新。“感应美学之所以自成一派,就是因为父亲敢于创新。”

在郁源弟子吴建民的眼中,郁源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。他说道,感应美学的灵感起源于1989年的秋天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正是美学研究盛行的时候,郁源并没有跟随社会的大浪潮,而是执着进行着自己的“感应美学”研究。张三夕也表示,郁源的这种“十年如一日”的学术精神值得学习。

美学新解

在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姚文放的讲话中,他说:感应美学建构了四个层次。它对物本感应、心本感应、平衡感应、形式感应等的发展进行了阐释。“文学是一种关系概念而非一种属性概念。”

湘潭大学文学院教授季水河表示,感应美学在新时期美学的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感应美学对中国古代美学的转换起着示范作用。对认识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,反映的角度认识生活与文学的关系,同时,也为多角度审美欣赏提供了新的途径。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邹贤敏认为“感应美学“的发展与研究,创建了一条新的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系统。

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丁利荣引用了《尚书•虞书•大禹谟》的句子: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;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她认为郁源先生感应美学的逻辑起点在于这十六字箴言。感应二字共为一体,同时发生,有感则有应。丁利荣最后评价道:感应美学在现代是有生命力的,值得发展。


郁源,男,(1937—2012年),上海人,原系我校文学院退休教授,196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,就职于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。1974年调入湖北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,主要从事古代文论与古典美学领域研究,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《文学概论》《马列文论》《美学》《文艺理论专题》《文心雕龙导读》《古代文论》《明清小说与戏曲理论》《中国古典美学》《明清文艺思潮》《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》等课程。在几十年学术生涯中,他挥洒辛勤的汗水,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13部、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。(介绍来自湖北大学新闻中心)

上一条:“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” 开放课题申报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下一条:扬州大学著名教授姚文放来我院开展讲座

关闭

  • 快速导航
 通知公告 
 新闻动态 
站内搜索:
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   邮编:430062   湖北大学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版权所有   ©2009-2017 All Rights Reserved